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身边榜样 » 正文

数计学院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协同育人

 

福州大学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直属于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师生共建支部, 现有正式党员17人,其中教师党员4人、学生党员13人。支部设立了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吴英杰为支部书记,孙岚为支部副书记,傅仰耿为宣传委员,陈丽清为组织委员,谢鑫为纪检委员。作为支部的带头人,吴英杰同志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优秀教练奖”、“首届福大榜样”称号、“福州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等多个奖项或荣誉,为支部树立了标杆作用。

支部严格按照党委要求,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每学年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讨论并制定本学期党支部“三会一课”计划安排表。做到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

支部党员会,每个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学期由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为支部党员上1次党课。为了有效地发挥支部在团队中的思想引领作用,自支部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

 

(一)将“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

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将“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常态化,认真把“两学一做”精神落实到教学、科研、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等实处,协同“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创新与传承”五个方面来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年12月将“两学一做”常态化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并在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进行分享。

 

(二)积极参与“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创建活动

根据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的特点,积极参与“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创建活动。2018年6月,围绕“党员教育管理”主题,总结党支部的支部工作案例。

建立“周会制”,每周由一名学生党员上台做分享,主题不限,可以是历史、政治、周边形势、科技前沿、党建等话题。为了促进支部党建与业务的不断进步,“周会制”成了福州大学ACM协同创新党支部党员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尤其是十九大后,大家会围绕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一些学习。每一次的分享和交流,总能带给党员们新的触动,传递正能量,激发他们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

 

(三)开展“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协同育人”主题活动

1、以党建筑牢信念,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围绕“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标准、争做“四个合格”党员、“学习当先锋、喜迎十九大”等主题开展学习与讨论;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巡视利剑》、《榜样》等专题节目;通过微视频、专题学习、网络答题等方式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使师生党员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更好的发挥党建工作在团队中的引领作用。

2、以党建凝心聚力,助推协同育人大业

(1)深入开展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实践环节,为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托学科竞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各类项目开发,提升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创业激情,服务社会、回馈感恩

3、以党建引领文化,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四)开展“打造协同创新基地,提升党员反哺意识”立项活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加快 “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师生立足本职,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争创事业发展先进的创新实践;党支部决定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开展“打造协同创新基地,提升党员反哺意识”立项活动2018年10月,正值ACM协同创新团队成立15周年之际,支部邀请毕业的队员返回母校,与在校队员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增强了党支部工作活力,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福州大学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何更加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把知识力量与研究成果学以致用并服务社会、如何实现团队的文化传承、如何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重点,打造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长期以来,形成了贴合支部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

(1)形成“教学、科研与竞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党支部在探索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历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程教学、学术研究与学科竞赛相结合。支部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核心课程教学的改革,为学科竞赛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重要支撑。而学科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又作为“学生助教”和学术研究小组成员,参与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前沿的探索,从而形成“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教学、科研与竞赛相长的良性循环。

(2)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梯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师生

支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老带新,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现已形成一个“以老带新”的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传帮带”学生梯队。“传帮带”学生梯队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促进包括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训练在内的“第二课堂”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团队学以致用,参与高校实际项目研发,如教务通、抽屉等APP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3)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升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文化

支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响应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号召,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形成“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团队文化。以品牌活动创建为牵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设计、科学组织德育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成为传播、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4)建立基于激励和群体竞争机制的拔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探索出创新能力培养与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促进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并将基于群体竞争的自适应机制引入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建立适合信息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五)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高

支部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海内外贯通,多学科渗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推进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继续深造或就业去向好、得到继续深造学校导师或工作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

自支部成立以来,在党建引领下,依托上述工作模式,ACM协同创新团队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取得喜人的成绩,为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党支部在探索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历程中,践行“问题驱动、课赛结合、线上线下、过程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践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于2018年3月申报福建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特等奖。

科研方面,支部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篇。

(2)赛课结合,学科竞赛屡创佳绩

2018年4月荣获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第14名;2017年5月荣获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第20名;2017年获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9个;2016年获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奖5个,银奖3个,铜奖5个;2017年9月获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个、中国“软件杯”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2个; 2017年8月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银奖1个,获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个;2017年获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决赛高校一等奖。

(3)承接多个横向项目,成立创业公司,回馈社会,服务大众

与福州交通信息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签订了“国资系统租赁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融资租赁管理信息系统”横向项目;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签订了“基于气象大数据条件下小水电发电出力分析研究”横向项目。并由支部学生党员蔡超权、陈楠楠等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其他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回馈感恩。

2017年,党支部成员杨献俊团队注册成立福州零壹拾光网络有限公司,并承接福州大学教务通、福州大学教务信息化平台、校友通等开发项目。

(4)建立“ACM协同创新团队文化墙”及成果展示走廊

ACM协同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团队文化,团队建立文化墙和文化长廊突出体现代表着汗水与荣耀所积淀的团队品质与精神。文化墙集中诠释了“ACM协同创新”作为团队名称的深意,既是初心,也是前行。文化长廊从“杰出队员”、“队员去向”、“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竞赛成绩”、“竞赛基地”八个方面一一展示了团队文化引领下所获得的成绩与荣誉。文化墙与文化长廊的有机结合形成了ACM协同创新团队文化展示的核心内容。

 

(六)建设计划

福州大学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将以“建设一流党支部,打造一流团队,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教学,形成一流创新精神,培育一流创业素养”为总目标;以“强组织,建设坚强堡垒;强队伍,锻造先锋模范;强活动,打造教育特色;强科研,培育求实创新精神;强制度,营造和谐环境;强保障,创造良好条件”为总要求。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拟分两个阶段扎实推进支部创建工作。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10月

(一)健全支部工作制度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制定严格的“三会一课”工作计划,做好会议记录、党课记录。不断总结支部工作经验、反思工作漏洞,及时纠正、查缺补漏。

深化“两学一做”,提升党员自身素质。通过微视频、专题学习、网络答题等方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努力践行“四讲四有”,充分发挥“两个作用”。

每学期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丰富组织生活会内容,调动党员自觉参加组织生活会的积极性。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带头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组织生活增添新的内容。邀请校外的学者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企业家等做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参加组织生活,听取他们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

进一步健全“周会制”制度,落实党员党性教育。围绕政治形势、科技前沿、党建话题等内容开展一周一次的周汇报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将党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谈心制度”。支部书记和委员每年与所在支部的党员谈心不会少于2次。在学生党员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与其谈话;在教工党员工作不顺时,与其谈话;在党员收到表彰奖励或处罚批评时,与其谈话;在党员同志出现思想波动时,与其谈话;在年终党员评议后,与每位党员炭火。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结合实际明确每位党员的服务对象,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规范台帐管理制度

党员信息台帐。建立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台帐,建立党员基本信息登记卡和日常管理纪实表,记录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及参加教育培训、奖惩、受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记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基本情况;记录困难党员基本情况,近年来的主要帮扶措施等。

党组织生活台帐。记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情况,记录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情况,反应党员活动的方式、次数和特点。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台帐。记录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党费收缴台帐。记录支部每名党员交纳党费的时间、金额情况。

(三)开展和实施支部立项活动

以“打造协同创新基地,提升党员反哺意识”为主题,开展支部立项活动。通过邀请毕业了参加工作的老党员回校分享交流工作经验,增加新党员的社会知识,帮助新党员做好职业规划,增长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为将来就业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组织支部老党员与新党员结对参加创新实践,打造协同创新基地,提升毕业党员反哺意识,展现当代大学生形象,进一步提升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创业激情。通过支部立项活动加强支部党员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党支部对支部党员的关心和老党员对新党员的关爱,延续支部“传帮带”的梯队建设。整个立项活动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初期

在立项活动开展前期做好项目的宣传和准备工作,成立研究小组,面向支部和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学姐招募志愿者,根据报名成员数,分组安排暑期毕业党员返校交流指导的志愿者人数和结对参加创新实践的名单,同时安排好工作人员,确定交流会的时间地点和人员,并做好宣传。

2、活动中期

项目开展后,根据活动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参加创新实践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

3、活动后期

支部党员进行文化交流和创新实践的点点滴滴,举办优秀毕业党员访谈和个人风采展,同时收集新老党员结对实践创作的产品或项目组织互联网创新作品展,从而促进ACM协同创新党支部的文化传承,提升党员创新创造意识,增强老党员反哺奉献精神,提升新党员艰苦奋斗的决心。

(四)开展全方位的支部文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的影响力,弘扬“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团队文化,ACM协同创新团队拟以福州大学ACM/ICPC竞赛基地、福州大学软件设计与服务外包实验室为核心,整合ACM协同创新团队历年来的建设成果,建立ACM协同创新团队文化传承示范区。以ACM协同创新团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主线,选取ACM协同创新团队中的优秀成员、优秀项目、突出事迹构建文化传承示范区的展示内容,与已有的文化墙、文化展示长廊形成有机结合。

2.开展系列讲座

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与在校学生交流座谈,帮助在校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形成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和传承。

3.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回馈活动

通过毕业生捐赠等方式建立助学基金,为团队中的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服务社会,回馈母校。

(五)提交中期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

2019年10月,向校党委组织部提交支部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

第二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9月

(一)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发挥支部创建在推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支部学习考核制度。每位党员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有关党纪、党风、党建、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学习计划,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督促所有的师生党员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态度。

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开展与其它支部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通过该活动,发现和学习其它支部在支部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不同做法,为本支部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学生党员中引入同伴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易于沟通、学习生活环境相同等特点,从学生党员中选拔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好、悟性强、热心助人的同学,经过一定的培训,通过针对性、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引导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心理、行为以及个人潜质挖掘等方面的帮助,使之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学生党员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是同伴教育最好的资源。通过对支部党员进行同伴教育的培养和指导,让他们以党员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去引导同学努力学习,有利于在团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进一步完善传帮带机制,使感恩回馈的理念融入每个党员的心中

在原有学生梯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梯队,尤其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师生。发挥不同年级助教在不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将高年级学生在学科竞赛和项目开发中积累的经验传递给低年级的同学;树立创新创业的榜样,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三)总结前期支部创建工作,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对第一阶段支部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查缺补漏。

(四)针对两年的支部创建工作撰写总结报告、整理培育创建成果

2020年6月前,向校党委组织部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及培育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