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身边榜样 » 正文

【党员先锋】刘成禹:殷殷地质情 拳拳党员心


刘成禹教授获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刘成禹,男,1970年6月生,博士,教授,地质工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硕士点负责人,中国岩石力学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致力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石质古建筑保护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

刘成禹同志入党以来一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的事业,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守党章,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政治思想觉悟高,能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爱岗敬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刘成禹同志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勤奋踏实做好教学和育人工作。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注重道德品质、健康人格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深受广大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将科研实践贯穿于研究生教学中,将生产实践贯穿于本科生教学中,所授课程的学生评分均在90分以上。近年来,开设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研究生课程近10门,每年培养研究生至少3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5人,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曾多人次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和福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科技服务、科研成果成绩突出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其先后主持了“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长15898m,高风险隧道,修建时为华东最长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隧道及车站科研技术服务”等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单项研究经费在150万元的项目就有6项,累计到校横向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刘成禹同志主持的项目“复杂工程环境下地下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被评选为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EI收录14篇。

技术服务  走出国门

2014年开始,刘成禹作为科研负责人承担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一号工程”,中亚最长隧道—安琵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工作。该隧道全长19.2公里,施工过程中仅中等强度以上的岩爆就达3000多次。

刘成禹同志深入现场,克服诸多困难,很好地解决了甘姆奇克隧道的关键技术难题。他提出的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得到了中外专家的一致认同并在现场广泛使用。新的方案实施后,整个工程进度也提前了近100天。2016年2月29日《人民日报》第3版头条《“中国技术”打通了中亚最长隧道,中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收获早期成果》对此进行了报道。由于科技创新解决了隧道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先后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2017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并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中新网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刘成禹同志正承担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的研究。其开发新技术使用后,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区段大幅减少,变形趋稳时间明显缩短,大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大变形区段单工作面月进度从不足30m普遍提高到60m以上,最高月进度达81m,有力地推动施工安全和进度。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刘成禹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环资学院供稿)

刘成禹教授在甘姆奇克隧道

刘成禹教授在甘姆奇克隧道